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明堂议 隋末唐初 · 颜师古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七
窃以明堂之制。爰自古昔。
求诸简牍。全文莫睹。
起自黄帝。降及唐虞。
弥历夏殷。迄于周代
各立名号。别创规模。
众说舛驳。互执所见。
钜儒硕学。莫有详通。
斐然成章。不知裁断。
究其指要。实布政之宫也。
徒以战国从横。典籍废弃。
暴秦酷烈。经礼湮亡。
今之所存。传记杂说。
用为准的。理实芜昧
然周书之叙明堂。记其四面。
则有应库雉门。据此一堂。
固是王者之常居耳。其青阳总章
元堂太庙。及左个右个。
与月令四时之次相同。则路寝之义。
足为隐括。又云王居明堂之篇。
载带以弓韣。于祠高禖下。
九门磔禳。禦止疾疫。
置梁除道。以利农夫。
令国为酒。以合三族。
凡此等事。皆合月令之文。
观其所班。皆在路寝者也。
戴礼。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
天子负斧扆。南乡而立。
明堂也者。明诸侯之尊卑也。
周官又云。周人明堂。
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
堂一筵。据其制度。
即太寝也。尸子亦曰。
黄帝合宫有虞氏总章
殷曰阳馆。周曰明堂。
斯皆路寝之徵。知非别处。
大戴所说。初有近郊之言。
后称文王之庙。进退无据
自为矛盾。原夫负扆受朝。
常居出令。既在皋库之内。
亦何云于郊野哉。孝经传曰。
在国之阳。又无里数。
汉武有怀创造。广集搢绅。
言论纷纷。终以不定。
乃立于汶水之上。而宗祀焉。
明其不拘远近。无择方面。
孝成之代。表行城南。
虽有其文。厥功靡立。
平帝元始四年。大议营起。
孔牢等乃以为明堂辟雍大学。其实一也。
而有三名。金袖等又称经传无明文
不能分别同异。中兴之后。
蔡邕作论。复云明堂太庙。
一物二名。郑元则曰。
在国之阳。三里之外。
淳于澄又云。三里之外。
七里之内。景已之地。
颖容释例亦曰。明堂太庙。
凡有七名。其体一也。
苟立同异。竞为巧说。
并出自胸怀。曾无师祖。
审夫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草创从宜。质文递变。
旌旗冠冕。古今不同。
律度权衡。前后莫一。
随时之义。断可知矣。
圣上大启崇基。光膺宝运。
功高开辟之后。德迈邃古之初。
凤纪龙官。譬畎浍于溟渤。
随山鍊石。惭培塿于方壶。
大乐与天地同和。岂奏曩时之韶夏。
大礼与天地同节。宁踵前代之胶庠。
天纵多能。睿哲宏览。
总五行之秀气。抱六义之菁华。
秩宗茂典。皆取必于宸极。
共工妙术。咸禀训于深衷。
隐显无违。洪纤必应。
百神受职。万物斯睹。
将建明堂。爰降丝綍。
规矩之度。久已蓄于圣怀。
远近之宜。实不惑于佥议。
假如姬旦旧章。犹当择其可否。
宣尼彝则。尚或补其阙漏。
况乎郑氏臆说。淳于謏闻。
匪异守株。何殊胶柱。
昔汉谨封禅。博召诸生
则乖戾多端。事乃依违累载。
惟倪宽先觉。献奏昌言。
独断之于天子。于是制诏始下。
决策施行。绍列辟之鸿明。
成天下之壮观。今既时和岁稔。
俗阜萌安。兆庶子来。
钩绳庀具。揆景置臬。
良其会也。愚谓不出墉雉。
迩接宫闼。实允事宜。
谅无所惑。但当上遵天时。
奉德音。作皇代之典彝。
永贻则于来叶。区区碎议。
皆可略而不论。悠悠常谈。
不足循其轨辙。谨议。